PB模板库欢迎您!

盘点!那些国际科技巨头都是怎样步步死亡的

2015-09-17 03:00:15栏目:案例
TAG:

跨国公司纷纷倒下,芬兰手机巨头诺基亚品牌消失,占据10多年全球PC宝座之王的惠普也宣布放弃出售了PC,而摩托罗拉在被谷歌收购后,又被卖给了联想……这些昔日巨头一旦进入颓败期,无论怎么挣扎,都很难重回巅峰,而当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时,那些未来得及转身的跨国科技公司,正在以不同速度逼近死亡的边缘线。本文通过梳理出这些由于没有及时跟上移动互联步伐,逐渐遭到淘汰的跨国科技公司,希望读者从中得到一些反思。

有一个铁律,一个巨头一旦进入颓败期,不管怎么挣扎,都很难重回巅峰,大部分公司死在了挣扎的路上。因此,英明的管理者都会将公司保持在上升期,一旦开始下坡,那么完了。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诺基亚挣扎过,用Lumia与安卓对抗,死了。摩托罗拉命运类似,也对抗过,死了。数码摄影时代,柯达也对抗过,死了。

判定下一个是谁?只要看哪些公司处于颓废期就行了。它们是谁?索尼、微软、黑莓、雅虎、惠普、英特尔...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主营业务正被新的业务代替。

那么几年后,它们的名字,会不会也出现在死亡榜单?

2014就这么无情地停在了最后一天。回看这一年,科技圈博人眼球的招数依旧如故,阿里、京东、陌陌,企业扎堆上市,跨界投资,黑马逆袭。这一年,无论精彩还是遗憾,巨头们、黑马们也都将或主动或被动地踏上另一新起点。

不过,就像那位财经女记者的“辜负了这一年”,移动互联打晕了那些未能及时转身的跨国科技公司,他们正在以不同的速度接近死亡边缘线。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诺基亚莫属。这一年,微软在诺基亚Lumia系列上砍掉其 Logo之后还嫌不过瘾,还要逐步放弃其功能机业务,诺基亚品牌就这么消失了。

让我们欷歔的是,面临类“诺基亚”境遇的跨国公司并不只一个,占据10多年全球PC之王宝座的惠普终于放弃了PC,摩托罗拉在被谷歌收购后,又被卖给了联想,柯达又是破产又是重组......

看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巨头纷纷陨落,你难免也会惆怅吧?没落的原因无外乎缺乏创新,因循守旧而没有跟上移动互联网的脚步。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商业世界的残酷和有趣:机会有时候就摆在你面前,但转身却并不那么容易。

那么,这些昔日英豪是如何步步走向迟暮?i黑马将为你梳理出这些由于没有及时跟上移动互联步伐而逐渐遭到淘汰的跨国科技公司,你是否从中得到了深刻反思呢?

No.1诺基亚:年度最绝望奖

死亡标签:微软宣布斥资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及其专利组合,之后,微软不仅吞噬了Lumia系列,就连其功能机也不想放过。

巅峰时刻: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市值曾位居全球上市公司之首、盘踞全球手机市场40%的份额。

死亡速度:5颗星

死亡原因:2007 年,iphone问世的时候,诺基亚依旧对塞班系统恋恋不舍,超级机型推出缓慢,其高官错估了行业趋势,低估了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 当苹果手机横扫全球后,诺基亚终于醒悟,然后却选择了来自微软的埃洛普出任CEO,在他带领下,诺基亚智能手机不赶紧抱住安卓的大腿却找难兄难弟 windows系统。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都知道如果想翻身做老大,就要做平台或布局生态系统,收购是一个捷径。然而在诺基亚的收购中,无论是巨资收购德 国地图软件公司Gate5,还是美国数字音乐专业服务商,都证明不是令其足以翻身的选择。

No.2 摩托罗拉:年度最颠簸流离奖

死亡标签:在谷歌花费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联想又从谷歌手中接过了摩托罗拉移动,而2014年摩托罗拉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只有区区2%。

巅峰时刻:世界通信三巨头之一、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第一款GSM数字手机、第一款双向式寻呼机、第一款智能手机、第一个无线路由器.。

死亡速度:4颗星

死亡原因:摩托罗拉的没落就是从狂妄自大开始,因为狂妄自大导致决策失误,在面临前后不一致或者对己不利的决策信息时,否认企业因为外部威胁或内部瓦解而陷入危局的可能性。他们认为自己的技术优势可以包打天下,往往就陷入“技术创造需求”的幻觉,没有发现技术供给已经超过需求,竞争基础已经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 更应该重视客户需求。

No.3 索尼:年度最会亏损奖

死亡标签:业绩几乎连续亏损7年,本财年亏损额仍持续扩大,预期亏损额提到了近4.5倍。

巅峰时刻:拥有消费电子产业中最齐全的产业链、独创风靡全球的晶体管收音机、随身听、平面电视WEGA产品。

死亡速度:4颗星

死亡原因:索尼战略决策严重失误当是数码录放机(DVD)规格之争。为了争夺数码录放机市场,索尼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然而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以及音视频网站大量出 现,市场对数码录放机的需求则不断萎缩。之后的索尼,基本上创新匮乏,守着品牌老本过活,开发的新产品也总是落人一步。这和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不无关系, “独裁”式CEO,领导方向错误整个企业就很难翻身。现在索尼盈利一半来自金融事业,家电老本行早已经名存实亡,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公司。只想说一句,在 这样的困境下,索尼你到底拿什么来复兴呢?

No.4 柯达:年度最因循守旧奖

死亡标签:柯达破产,一年后,申请退出破产保护,进行公司重组。

巅峰时刻:占据全球2/3市场份额的胶卷之王、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照相机生产者

死亡速度:4颗星

死亡原因:在位居行业领先地位的状况下,却因此丧失了应有的创新和控制能力。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为了确保自己在传统感光胶片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人为地搁置了数字照相专利技术,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

No.5 雅虎:年度最被遗忘奖

死亡标签:Google、Facebook等网站逐渐在各自领域内发展壮大,自己却迷失在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的大潮中,与昔日的王者宝座渐行渐远,似乎已经被人们遗忘。

巅峰时刻:全球互联网企业领头羊

死亡速度:4颗星

死亡原因:自创立之初,雅虎以高估价在市场上收购了太多的创新企业。但是如何将这些企业整合到雅虎当中却是一件难事,这也使得雅虎内部出现太多不相关的业务。丧失技术 追求,雅虎放弃搜索引擎Inktomi,选择Google为自己提供搜索引擎服务,这时的雅虎似乎依然认为并不需要自己的搜索技术。

No.6 黑莓:年度最自我奖

死亡标签:在全球市场份额跌至1%,固守带有键盘的直板手机,不断在寻求出售与自救中挣扎,将研发的重任托付给了富士康。

巅峰时刻:最安全的手机、首创主屏电邮通知、占据美国市场半壁江山

死亡速度:4颗星

死亡原因:黑莓的产品基本上是被忽视的,因为它依然坚持在其设备中采用物理键盘、小屏幕和标准软件。在键盘越来越不相关的今天,它还是固守带有键盘的直板手机。当全球化席来之时,新兴市场崛起,黑莓却端坐发达市场,没有顺势而为,抢滩新兴市场的战略安排和实际行动。

No.7  戴尔:年度最孤注一掷奖

死亡标签:戴尔私有化,从纳斯达克退市中断了25年上市路,成了科技股的弃儿。

巅峰时刻:戴尔模式(直销模式)、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厂商、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

死亡速度:3颗星

死亡原因:戴 尔公司由于未能迅速适应移动网络和云计算两大科技趋势而陷入困境。为了扭转公司所处的不利局面,迈克尔·戴尔孤注一掷,并拿到巨资使戴尔公司私有化,从而 规避监管机构的审查和投资者的监督。与私有化同步进行的是戴尔业务转型,在转型企业业务上,戴尔也比竞争对手惠普、IBM落后一步。

No.8  惠普:年度最被CEO拖累奖

死亡标签:做了10多年全球PC之王的惠普放弃了PC业务,分拆成两家公司:惠普企业公司和惠普公司。

巅峰时刻:产品线最长、业务布局最广、解决方案最全的IT巨头,全球最大打印机设备供应商,全球最大的PC设备制造商。

死亡速度:3颗星

死亡原因:2011 年,惠普CEO李艾科宣布将放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并考虑出售其年营收达400亿美元的个人电脑业务,错过了移动互联网大风口。当时IBM弃PC而去 时,而惠普则通过强化PC业务自救,又错失了转型的大好战机。事实上,惠普很早就提出移动生态圈战略,但最终在移动业务上终无建树,这和惠普一直陷入人事 地震,CEO换来换去不无关系,而且惠普还把WebOS这个离互联网最近的产品都亲手葬送了,摊上一个不给力的董事会,夫复何言呢。

No.9 微软:年度最悲情奖

死亡标签:苹果公司仅靠iPhone获得的收入比微软所有产品加在一起的收入都多。

巅峰时刻:PC操作系统的王者、办公套件的统治者

死亡速度:2颗星

死亡原因:当 苹果推出iPhone手机时,鲍尔默还嘲笑着说,“iPhone没有机会在市场中获得很多市场份额”。微软对Windows和Office的过度忠诚屡次 导致自己未能迎合新兴技术,没跟上步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考虑用户体验是互联网产品的忌讳之一,微软却一再犯这样的错误。虽然仍然可以凭借 Office、Windows和Xbox 360赚取利润,但是已经缺乏对消费者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可谓悲情色彩极浓。

No.10  英特尔:年度最失落奖

死亡标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竞争对手ARM在手机芯片市场上的份额可以占到90%以上,英特尔既要面对PC领域的营收减少,又要面对移动领域的成本巨额增加。

巅峰时刻: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死亡速度:2颗星

死亡原因:在过去的20年中,出货量是英特尔重要的商业基础,它凭借庞大的出货量来摊薄研发投入并保证利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模式不受用。在PC领域,英特尔选择微软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合作,以至于英特尔在初进移动领域时,首选的是与Windows Phone合作。同时,在手机厂商的选择方面,也只是对少数的企业开放。在移动终端领域,更容易取胜的是开放而非封闭。如今,“ARM+Android” 近乎把英特尔逼向了死角,ARM在手机芯片市场上的份额可以占到90%以上,曾经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如今何在?

点评:想要复制成功的模式绝非易事,而衰败基因的繁殖力却那么容易。曾经辉煌的企业走向衰败可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 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只是对于一家正在受到崇拜的企业而言,跨越自豪与自满之间的微妙界限是多么难以察觉。正是如此,企业更应谨记即便你庞大如大象,也要学会跳舞,吐故纳新是你唯一的选择。

纵观这些昔日的科技巨头,他们从巅峰到颓废,其实大多都是一瞬间的事情,面对主营业务的急转直下,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最主要的还是缺乏创新意识,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不能自拔,最后,当危机来临时,再寻找救命稻草却为时已晚,这些大型跨国科技公司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